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前脚刚从中国引进40架歼-35隐身战机和红旗-19反导系统,可后脚态度立刻来了个360°大转变,宣布对中国连铸坯材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。 其实巴基斯坦这几年和中国的合作的确很紧密,不论是防务还是经济,都动作频频。 歼-35隐身战机和红旗-19反导系统的采购,让巴基斯坦在安全上多了一层保障,特别是面对印度的威胁,这批装备明显提升了巴基斯坦空军的实力。 除军事采购外,经济和基建方面合作也很密集。 中巴经济走廊进展显著,瓜达尔港货运量和当地就业人数持续增加,中国也多次为巴基斯坦延期外债,替巴基斯坦缓解了不少压力。 两国已经结成“全天候战略伙伴”,这些都显示出关系的紧密。 可现实是,巴基斯坦自身的经济问题很棘手,生活成本居高不下,失业的人数字不断增加,本地钢厂更是撑不住。 巴基斯坦每年钢铁需求大,但国内产能还不够,主要都是从中国进口。 进口钢材量大,价格还比本地便宜,直接把本地钢厂的市场挤得所剩无几。 钢厂老板们反复找政府反映,担心企业熬不过去、员工失业,社会问题跟着增多。 结果巴基斯坦政府只好对中国钢材加关税,之前已经做过几轮,这次又来一次,目的就是让本地钢厂能喘喘气。 但这种操作其实也有副作用,钢价涨了,各种建筑项目的成本提高,最后压力还是转到普通人身上。 再加上印度暂停《印度河河水条约》,让巴基斯坦农业因缺水雪上加霜,农产品减产,农民抗议不断,国内压力显然没变小。 夏巴兹的处境确实不容易,他出身工业家族,政治履历丰富,习惯用实际行动说话。 在旁遮普做首席部长时就注重效率,2022年巴基斯坦经济几乎撑不下去,他才临危受命。 上台后拼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交涉,急着引入外来投资,看重中巴经济走廊带来的新机会。 不过,选民和工人可不看这些背景,如果生活没改善、工作没着落,怨气自然聚集。 这一切导致政府在中巴合作和贸易保护之间来回拉扯,军购是为了提升安全防线,钢材反倾销则是为了让本地产业有时间升级,也让选民看到政府从国内利益出发。 一边拉投资,一边加壁垒,表面有些自相矛盾,但也反映了巴基斯坦现阶段的难处。 说到底,这次钢材反倾销并非中巴关系的裂痕,而是长期合作下的小波折,也是发展中国家常有的现实平衡。